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3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
发布者:谢淑娟  发布日期:2024-02-27 查看:2500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材料提交时间:
2023-11-30至2024-01-18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高职扩招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嘉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 罗晓茜 | 继续教育学院 |
2 | 医学院校学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研究 | 刘丹丹 | 医学院 |
3 | 翻转课堂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扩招社会生源教学的行动研究 | 于珍 | 教育科学学院 |
4 |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高职 O2O 混合教学研究 | 陈瑜林 | 教育科学学院 |
5 | 基础医学整合实验课程教研室 | 周铭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6 | 大学物理教研室 | 万国香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7 | 卓越GIS工程人才实验班 | 郑春燕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8 | 铜箔产业学院 | 张丰如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9 | 嘉应学院-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张鲁斌 | 生命科学学院 |
10 | “嘉应学院-铭海”工业机器人科产教研一体化基地 | 黄杰贤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11 | 嘉应学院--航天宏图“遥感创新”联合实验室 | 钟广锐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12 | 文艺学教研室 | 石朝辉 | 文学院 |
13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研室 | 韩春艳 | 生命科学学院 |
14 | 新师范教育模式下卓越物理教师实验班 | 曹人平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15 |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室 | 张小媚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6 | 梅州柚深加工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况伟 | 生命科学学院 |
17 | 函数论教研室 | 刘小松 | 数学学院 |
18 | 水彩教研室 | 秦宏 | 林风眠美术学院 |
19 | 梅州“一城两坊”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 刘显 | 文学院 |
20 | 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温敏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21 |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以嘉应学院为例 | 谢淑娟 | 教务处 |
22 |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物理师范专业“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 易学华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23 | 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 王敬 | 体育学院 |
24 |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 曹馨蕾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5 |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体系建设研究 | 陈明霞 | 土木工程学院 |
26 | 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索 | 胡南辉 | 数学学院 |
27 |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谢永贵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28 | 《外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方琳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29 | 人体结构—组织学 | 刘凤云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30 | 抗疫故事融入医学院思政课的教学创新研究 | 何素珍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31 | 高校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方法研究 | 彭永彬 | 林风眠美术学院 |
32 | “互联网+”教育态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妇产科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 丘媚妮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33 | 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 翟明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34 | “互联网+”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建设的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林玲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35 | 混合式教学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胡汉章 | 数学学院 |
36 | 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和实践范式研究 | 张勤 | 体育学院 |
37 |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 | 李文鸿 | 体育学院 |
38 | 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对高校师范生成长的研究 | 温茹淑 | 生命科学学院 |
39 | 嘉应学院-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实践教育基地 | 温茹淑 | 生命科学学院 |
40 | ARCS模型视觉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刘生贵 | 数学学院 |
41 | 融媒体背景下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路劲探析——以嘉应学院为例 | 易珂 | 政法学院 |
42 | 《中国古代史》(隋唐—明清)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侯聪玲 | 政法学院 |
43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算法与竞赛 | 陈广明 | 计算机学院 |
44 | 高校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的视角 | 章玉丽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5 | 高校非书法专业楷书教学改革与实践 2-8 | 黄景波 | 林风眠美术学院 |
46 | “互联网+”视域下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国语言学史》课程为例 | 黄婷婷 | 文学院 |
47 | 师范院校长笛专业重奏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李坦林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48 | 广东省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与服务研究 | 邹佳人 | 其他 |
49 | 民族调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 钱岩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50 | 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索与实践 | 陈瑞兰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51 | 基于“人才核心素质”培养的 《中国近代史》课程研究与实践 | 窦禄军 | 政法学院 |
52 | “人才核心素质”培养背景下,林风眠美育思想融入油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 曹应秋 | 林风眠美术学院 |
53 | 基于OBE理念的《公共经济学》课程设计与改革探究 | 彭伟 | 政法学院 |
54 | 突出知行合一,推进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 | 李春刚 | 教育科学学院 |
55 | 政法学院历史系蕉岭县实践教学基地 | 古惠文 | 政法学院 |
56 | 高校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 | 邱小慧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57 | 新师范背景下的旅游地学方向实践体系构建方案探索 | 林培松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58 | 中国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 韩小林 | 政法学院 |
59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朱向庆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60 | 新农科视角下基于OBE理念的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 陈翠云 | 生命科学学院 |
61 | 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研究 | 李榄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2 | 《建筑表现技法》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 牟琳 | 土木工程学院 |
63 | 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以《植物生理学实验》为例 | 常金梅 | 生命科学学院 |
64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实践 | 杨智硕 | 土木工程学院 |
65 |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 王翠平 | 生命科学学院 |
66 |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嘉应学院为例 | 刘思静 | 嘉应学院 |
67 | 高等院校师范专业书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 罗滔裕 |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
68 | 计算机网络 | 刘宴涛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69 | 新闻采访与写作(一) | 由笛 | 文学院 |
70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刘幸娟 | 教育科学学院 |
71 |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在小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刘幸娟 | 教育科学学院 |
72 | 嘉应学院红色讲解员培养工程——高校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 | 邱锦炜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73 | 新一轮审核评估视角下学校自我评估和改进机制实践研究 | 李诺 | 嘉应学院 |
74 | 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詹晓慧 | 外国语学院 |
75 | 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公共伦理学》为例 | 方菲 | 政法学院 |
76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O2O混合教学研究 | 陈瑜林 | 教育科学学院 |
77 | 现代汉语 | 侯小英 | 文学院 |
78 | 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项目名称1-13) | 王媛媛 | 林风眠美术学院 |
79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 张贵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80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 李珊 | 文学院 |
81 | 广东省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特色比较 | 谢正峰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82 | 基于EHS体系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 邓文锋 | 计算机学院 |
83 |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研究3-2 | 李金龙 | 文学院 |
84 | 版画 | 周庆 | 美术学院 |
85 | 政法学院嘉城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践教学基地 | 杨浩楠 | 政法学院 |
86 | 外国美术史 | 胡军 | 美术学院 |
87 | C语言程序设计 | 钟丽春 |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
88 | 嘉应学院——深圳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 | 李英田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89 | “汉语言文学与客家地域文化”教学团队建设 | 周晓平 | 文学院 |
90 | 定向运动 | 肖伟君 | 体育学院 |
91 | 基于班级虚拟共同体的精准在线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 王艳辉 | 教育科学学院 |
92 | 新工科环境下《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 苏泫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93 | 网络信息工程相关新工科专业的应用数学教育研究 | 刘宴涛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94 | 梅州市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研究 | 黄晓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95 | “ 互联网+”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以嘉应学院师范生在线教学模式的探究为例 | 罗萍萍 |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
96 | 新师范建设背景下历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优化 | 吴成明 | 政法学院 |
97 | 基于开源平台的“WebGIS设计与开发” 课程实验信息系统开发 | 张鹏飞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98 | 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线上教学管理模式探究 | 钟思诗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99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研究 | 王菁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00 | 基于慕课的PBL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实践研究 | 曾文钦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101 | 高校大学生体验式生涯教育实践研究 | 张颖 | 外国语学院 |
102 | 从人工智能视角探索《工程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研究 | 陈科尹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103 | “斜杠青年”风潮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研究 | 李文峰 | 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 |
104 | 基于企业命题项目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李彩婷 | 计算机学院 |
105 |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 钟凯雄 | 教师职业技能教学部 |
106 | 基于“金课”背景下动物学混 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郑清梅 | 生命科学学院 |
107 | 互联网时代美育课程改革 ——以《美学》课程为例 | 石朝辉 | 文学院 |
108 | 地方高校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张豫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109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研究 | 罗裕霞 | 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
110 |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排舞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 廖玫 | 体育学院 |
111 | 课程思政背景下《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研究 | 孙涌 | 政法学院 |
112 | 高校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基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维度的省思 | 王海林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3 | 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例 | 杨文苑 | 政法学院 |
114 | 师范类音乐本科器乐教学改革“舞台教育化”研究 | 窦迅飞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115 | 师范院校应用型少儿舞蹈课程优化研究 | 李智敏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116 | 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大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 | 刘丽华 | 计算机学院 |
117 | 二级学院教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为例 | 吕程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118 | 基于易班校本化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策略研究 | 邱玮 | 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
119 | “新师范”背景下高素质“混编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于珍 | 教育科学学院 |
120 | 大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 陈苏梅 | 教师职业技能教学部 |
121 |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 樊汶桦 | 体育学院 |
122 | 基于“人才核心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与实践——中文专业大学生与中国古代爱情诗鉴赏 | 汤克勤 | 文学院 |
123 | 中小学信息化教学 | 钟志荣 | 教育科学学院 |
124 | 德能导向型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与研究 | 蔡举瑜 | 医学院 |
125 | ‘实务导向型’卓越社会工作师人才培养计划 | 陈其斌 | 政法学院 |
126 | 基于市场需求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 雷汝林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127 | 微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 | 王楠 | 生命科学学院 |
128 | 现代汉语(二)在线开放课程 | 黄映琼 | null |
129 | 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整合发展研究与实践(2-5) | 林文贤 | 体育学院 |
130 | 体育教育教学与设计教学团队 | 张长城 | 体育学院 |
131 | 《中小学微课制作》微课程建设3-9 | 王荣华 | 教育技术中心、信息网络中心 |
132 | 基于流行文化语境的西方文论教学研究2-5 | 张劲松 | null |
133 | 基于提高音乐师范生授课能力的教学改革与探索1-11 | 付祥奎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134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教师积极人格培育研究——以嘉应学院公费定向师范生为例9-3 | 赵顺英 | 教育科学学院 |
135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 ——以院级青马工程培训班为例4-9 | 李嘉颖 | 生命科学学院 |
136 | 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以《园林植物保护》为例2-5 | 蓝木香 | 生命科学学院 |
137 |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4-1 | 温丙奎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138 | 旅游管理专业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研究2-1 | 陈丽萍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139 | 中共党史人物在高校思政课堂的应用研究——以梅州红色苏区革命代表人物为例 2-6 | 谢兴梅 | 体育学院 |
140 | 基于选课制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新教务系统在嘉应学院的实践6-6 | 熊广智 | 教务处 |
141 | 服务学习模式在《矫正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3 | 陈其斌 | 政法学院 |
142 | “协作学习”在高年级日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3-3 | 金银姬 | 外国语学院 |
143 | “服务学习型”小组工作课程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4-1 | 廖海帆 | 政法学院 |
144 | 高校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2-6) | 杨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